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央财,中国农大,中国政法,外交学院2021高招最新动态

[复制链接]

73

主题

86

帖子

3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2 22:2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01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培养特色在招生阶段,考生直接可以在高考填报志愿的实验班有三个,是我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实验班下设的3个实验班,分别是经济学(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公司理财)、财政学(财政理论与政策)。实验班的师资力量雄厚,汇集了众多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专职教师均为海外著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归国人员;核心课程采用权威英文版教材,并以英语授课,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以使学生完全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和国际交流。实验班学生不论是在研究领域,还是在实际工作部门,都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除了上述提到的3个“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实验班,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签约共建“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即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许国志大数据英才班)。英才班以著名运筹学家许国志先生命名,致力于培养引领未来行业发展的金融、经济和企业管理大数据领域的顶尖人才。形成由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金融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有机结合而成的课程体系和注重基础、强调实践、促进创新的培养模式。
除此之外,各学院设立了一批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如财政税务学院“育英计划”,金融学院“卓越人才培养项目”,会计学院“科研创新孵化班”,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本科生学术人才培养项目”,经济学院“经英人才培养计划”,商学院“大数据菁英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拔尖人才培养项目”,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新市场财政学实验班”,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等,都注重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分类引导,帮助学校进一步成长为行业和学科向上向前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大类分流以及转专业政策学校采取大类招生与专业招生相结合的模式,增加填报志愿自主性,提高专业志愿录取率。以专业类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先以大类模式进行培养学习,后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分流至类所含专业中的一个进行培养,在专业选择上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保障所好与所学的统一性,提升学习与发展的深度融合。
实行转专业制度:为了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学生潜质和特长,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符合学校规定条件的在校普通全日制一年级、二年级本科生,可以提出两次转专业的申请。具体管理办法以《中央财经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为准。根据学校统计符合符合条件的申请学生中50-70%学生转专业成功,每年大概150-200人。
在京录取情况
02中国农业大学

招生计划今年中国农业大学新增了两个强基计划专业、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也会安排新增专业在京招生。
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于4月6日正式发布,细心的家长一定会发现,今年中国农业大学的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有了变化。为响应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我校强基计划在原先的生物科学专业基础上,新增了生物育种专业,分别按照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育种)和动物科学(动物育种)专业招生.
因为我校的三个强基计划专业都是大生物科学方向的,所以我校的强基计划没有只限报一个专业,而是可以选择1—3个志愿专业,并可以选择是否服从调剂。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办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首次开展招生,这是美国常春藤院校最早与国内“双一流”高校合作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该项目采用“4+0”培养模式,即本科四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学习双方共同认定的课程,同时提供择优选拔赴康奈尔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该项目除了思政课之外,全部实行英文授课,引进康奈尔大学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顶尖的培养体系及教学资源,融合中国农业大学两个专业的传统优势。学生达到项目的全部本科学位要求后,将获得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需要额外提醒考生的是,常春藤院校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学生被该项目正式录取后,在中国农业大学修完项目要求的第一学年全部课程且英语成绩达到康奈尔大学的国际学生入学标准(即托福成绩达到100分或者雅思7.5分)后,方可转为康奈尔大学注册学生身份。
在京排名参考2020年,我校在北京市的招生计划数为218人,其中普通类考生137人,中外合作办学考生81人。预计2021年我校在北京市的招生规模保持稳定。2020年我校的普通专业录取最低分的北京市排名在5200名,中外合作办学录取最低分的北京市排名在8200名左右。
转专业政策我校实行自由、宽松的转专业政策。转专业报名不设条件、允许多次、多个学院、多个专业申请。该政策已成为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除政策规定不允许转专业的学生外,在校本科生自入学后第二个学期起可以提出转专业申请,转专业工作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报名时允许填报2个志愿学院、4个志愿专业。
就业与深造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5%,深造率在60%左右,特别是2020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超过毕业生总数的28%。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12位。部分特殊类型的班级推免比例更为突出,比如理科试验班最高可以达到70%,理科基地班最高可以达到40%。强基计划是“3+5”本硕博衔接培养,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获得相应学科学位。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国内深造的高校,除了中国农业大学以外,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率超过16%,国外深造的高校主要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
03中国政法大学

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2019年,我校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新闻学和行政管理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英语、国际商务、公共事业管理等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是学校深入落实《中国政法大学建设一流本科行动方案(2025)》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专业建设思路,合理制定专业发展战略的成果结晶。在我校现有26个本科专业中,截至目前,已有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国政法大学还有工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方向)专业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政法大学共建,培养既具有法学基本素养又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实行“信息管理技术+法学”的培养模式。      
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法学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根据各学院的师资规模、学生规模,将法学专业的学生随机分配至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和刑事司法学院学习,适用同一培养方案。法学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时,不受所在学院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深造。除了四年制的法学专业,学校有下列法学特色培养模式。【法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学生在法学院学习,分为两个阶段贯通培养。第一阶段为四年基础学习阶段,按照培养方案完成教学进度,必修课成绩排名前90%且考核合格的学生,经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进入第二阶段即两年应用学习阶段的学习,应用学习阶段合格后准予毕业并授予法律硕士学位。【法学(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学制为四年,学生在国际法学院学习。本专业重视学生“法学+外语”的特色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的涉外法律人才。【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是根据因材施教、“一个专业、多种培养方案”的培养理念设立的单独培养机制。法学(虚拟建制实验班)不按照独立专业进行单独招生,而是在普通法学专业学生入学后进行全校选拔,不改变学生的学院归属、不单独设立实体班级,实施独立培养方案。现已设立法学西班牙语特色人才培养实验班和法学学术精英人才培养实验班。图片
法学专业真的难就业吗?近年我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5%;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分布更趋合理;毕业生到高层次党政机关就业比例较高,到一流律所就业工作人数多,境内外深造院校层次高,并呈现多元化趋势,特色突出,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04外交学院

2021年招生专业
招生专业为外交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英语、翻译、法语、日语、西班牙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2021年外交学院新设立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科专业。学院2021年在京招生计划以北京教育考试院和我院本科招生信息网最终发布的为准。
外交特色鲜明学院结合“中国特色国际关系与外交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外交学、国际关系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导学科,以外语为优势学科,形成国际法、国际经济等多个涉外学科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外交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外语优势突出我院非常重视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各外语类专业和非外语类专业师资共享,外教授课占比高,非外语类专业的英语教学按照英语专业的标准和要求执行。
精英化教育我院各本科专业均坚持2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本科师生比约为1:6.4。在本科一、二年级全面推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课业和个人发展指导。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院不断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炼融合具有优势特色的专业学科,建立多学科支撑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成立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实验班、复语国际人才班、外交翻译专训班、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和全球经济治理人才实验班等五个特色实验班,服务国家对外战略需要。
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2019年度本科生在校期间赴外交流比例达41%,我院合作院校中26%为世界排名前100的一流院校。每年邀请外国政要、资深外交官、知名学者来院举办讲座报告。组织学生参与大型主场外交活动、大型国际赛会志愿服务。积极推送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录取分数及排名参考2018年:文科644分(约904名),理科642分(约3125名)2019年:文科624分(约869名),理科636分(约3506名)2020年:633分(约4354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